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07:36:0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8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近几年来,各地团组织在帮助下岗青工再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应当进一步加大这项工作力度。广大团干部,尤其是团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是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十五大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共青团工作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深化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路和措施

  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结合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以开发和利用下岗青工人力资源为着力点,以服务为手段,为下岗青工再就业铺路搭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典型,引导下岗青工转变就业观念。

  当前,部分下岗青工对待下岗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抱有“等、靠”的依赖思想。各级团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下岗青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和就业观教育。主要通过层层树典型,帮助下岗青工认识到随着企业的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部分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从而理解和支持企业改革;使他们认识到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择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振奋精神,大胆走向劳动力市场,接受市场的挑选。

  2、引导、扶持和培养一大批“青年兴业领头人”。

  引导、扶持和培养一批青年能人领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和个体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直接吸纳下岗青工就业,是进一步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各级团组织要以此作为参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形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积累经验,逐步发展。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挂职锻炼、提供项目信息、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引导、扶持和培养一大批“青年兴业领头人”。同时,要结合实施振兴千家中小企业行动。青年文明号助万家活动、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等,创造一些新的就业机会。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能培训。

  各级团组织要结合用工单位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下岗青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大中型企业团组织要组织青年岗位能手与下岗青工结成对子,帮助下岗青工掌握就业技能,并充分利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训练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等培训设施,对下岗青工进行技能培训;以团校、青少年宫、活动中心等阵地为依托,对下岗青工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根据共青团中央、劳动部联合下发的中青联发[1996]2号文件精神,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再就业培训学校、再就业培训中心等社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下岗青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4、提供信息和中介服务。

  各大中城市团委和企业团委要发挥组织优势,努力为下岗青工提供优质中介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再就业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掌握下岗青上的分布、年龄、性别、特长等,及时与用工单位及地方职业介绍所等机构密切联系,广泛收集、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举办用人单位与下岗青工面对面的供需洽谈会等,为下岗青工再就业牵线搭桥。尤其要推动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青年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青联委员等优秀青年所在单位吸纳下岗青工再就业。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劳动力输出、输入重点地区的团组织,可以开办劳务中介机构,组织下岗青工参与跨地区的劳务协作。根据需要,可以兴办下岗青工市场或夜市。

  5、推动社会有关方面齐抓共管。

  各级团组织要当好当地党政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积极会同工商、税务、个协等有关部门,为安置下岗青工占一定比例的企业、下岗青工合伙创办的企业、自谋职业的青工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激励企业吸纳下岗青工,鼓励下岗青工自谋职业。为了推动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持续发展,可以运用社会力量建立下岗青工再就业基金。

  二、工作要求

  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各地团组织要结合深化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务求抓出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要把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任务重的地区要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抽调专人负责。城市团组织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近期目标,制定长期规划。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是讲求实效。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现有阵地、活动、实体、媒体等资源为下岗青工再就业提供多样化服务。要从实际出发,从一件一件具体事情做起,从下岗青工关心的事情做起,做出成效,切忌形式主义。

  三是表彰典型。对于工作成效突出的团组织和自立自强的再就业青工,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要通过树立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下岗青工再就业的氛围,同时激励广大下岗青工走自立自强艰苦创业之路。团中央将于明年底表彰一批青年兴业领头人和再就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请各地将贯彻本通知的情况及时反馈至团中央青工部企业处,有关社区职业培训工作请与团中央权益部社区处联系。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重点项目推进实施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重点项目推进实施办法的通知

济政办发〔2012〕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济南市重点项目推进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济南市重点项目推进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规范重点项目管理,有效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具体包括:
  (一)列入全市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
  (二)列入全市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重点建设的项目;
  (三)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
  (四)市政府研究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
  第三条 重点项目分为重点建设项目和预备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是指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有关审批程序等前期工作,已开工或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预备项目是指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可以按计划开工的重点项目。

第二章 标准与申报

  第四条 确定全市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重点建设等项目,应当依照以下标准:
  (一)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应当在1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高技术产业化以及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项目,投资规模应当在5000万元以上,且项目投资强度较大、产出强度较高。原则上投资强度应当在4500万元/公顷以上,产出强度工业增加值应当在900万元/公顷以上(或土地税收应当在225万元/公顷以上);
  (二)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项目,投资规模应当在1亿元以上;
  (三)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应当在2亿元以上;
  (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和金融、信息、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规模应当在1亿元以上;
  (五)重点外资项目,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可适当降低投资规模标准。
  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专题申报,并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第五条 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含济南高新区,下同)应当按照重点项目的标准要求,对拟列入的重点项目进行初选,并于每年10月中旬向市发改委(市重点项目计划工作组,下同)提出列入下一年度重点项目的书面申请。
  第六条 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审核各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经综合论证,提出全市年度重点项目初选计划(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和预备项目),征求有关部门、单位意见进一步调整完善后,报市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市年度重点项目计划下达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项目推进情况,如需终止(暂停)或新增项目,应当按照上述程序调整。

第三章 实施与管理

  第八条 市发改委负责全市重点项目汇总、筛选、调度分析和协调推进工作,依据本办法制定重点项目组织推进和综合管理措施,定期对相关手续报批、资金到位、形象进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项目推进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作为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定期调度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遇到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督促推进措施,并向市发改委报送相关信息。
  第九条 重点项目信息收集实行联络员制度。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明确信息管理工作责任人及信息联络员,具体负责重点项目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工作。
  重点项目信息实行月报送、季度分析制度。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的信息联络员应当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表和动态分析材料报送市发改委。
  第十条 重点项目实行年度绩效目标管理,由市发改委将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分解落实到各目标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 从重点项目中选择认定的重大项目,其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制度。
  第十二条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每年10月下旬,市发改委应当与市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对接,做好下一年度重点项目用地计划安排和申报工作。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保障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第十三条 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市交通运输、市政公用、供电、邮电、供水、供气及提供重点项目配套设施的有关单位,应当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第十四条 对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应当帮助项目单位优先争取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及债券资金支持;对市政府确定给予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安排资金,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将重点项目列入银企对接项目库,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争取信贷资金。
  第十五条 市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杜绝各类不符合规定的检查等活动。对违法违规干扰重点项目建设、影响建设进度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辽宁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实施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实施办法
省政府

(一九九0年四月二十一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平衡农村各种作物的税收负担,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境内从事农林特产品生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农林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必须依照本办法缴纳农林特产税。
第三条 农林特产税的征收范围:
(一)海水、淡水养殖产品(含幼苗);
(二)水果、果用瓜;
(三)人工种植、养殖的药材;
(四)人工种植的花草、苗木;
(五)木材;
(六)林产品;
(七)芦苇;
(八)柞(桑)蚕茧。
农林特产税的具体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辽宁省农林特产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对《辽宁省农林特产税税目税率表》中未列的属于国务院规定应税范围的新开发产品,按照实际收入的5%征收农林特产税。需要开征的税目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 对下列收入免征农林特产税:
(一)农村居民利用法定宅基地零星种植、养殖的农林特产品;
(二)科研单位、院校进行科学实验种植、养殖的农林特产品;
(三)农业、林业系统自繁自用的苗木和城市建设系统自繁自用的花草、苗木;
(四)中、小学勤工俭学种植的农林特产品。
第五条 农林特产税按照产品的实际收入计算征税。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农林特产税税额征收10%的地方附加。
第七条 对征收农林特产税的产品,不再征收农业税。
第八条 农林特产税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
第九条 本办法实施以后新增加的农林特产税收入,全部列入市、县级财政预算,纳入农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发展农业。其中的木材、林产品特产税收入,按二、二、六比例分别纳入省、市、县财政预算,全部用于发展林业。
县级财政部门可以从农林特产税征收总额中,提取20%作为农林特产品的生产建设基金;提取5%作为征收工作经费。
第十条 纳税人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并应接受征收机关的检查、监督,不得隐瞒、阻挠。
第十一条 农林特产税的征收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辽宁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发布的《关于征收农林特产税的规定》和一九八八年发布的《关于对人工养殖的对虾、柞蚕等征收特产税的通知》同时废止。

附件:辽宁省农林特产税税目税率表

税 目 税率(%) 税 目 税率(%)
━━━━━━━━━━━━━━━━━━━━━━━━━━━━━━━━━━
一、海、淡水养殖产品 5. 桔梗 7
6. 牛蒡子 7
(一)海水养殖 7. 小茴香 7
1. 对虾 10 8. 薏苡(米) 7
2. 扇贝 10 9. 鹿茸 10
3. 海参 15 10. 红花 7
4. 鲍鱼 15 11. 白芷 7
5. 贻贝 10 12. 板兰 7
6. 海带 10 13. 地黄 7
7. 裙带菜 10 14. 连翘 7
8. 文蛤 10 15. 枸杞 7
9. 蚬子 10 16. 黄芩 7
(二)淡水养殖
1. 鱼 10 四、人工种植花草、苗木 10
2. 珍珠 10
五、木 材
二、水果、果用瓜 1. 原木 8
2. 杂材 8
(一)水果 3. 薪材 8
1. 苹果 15
2. 梨 10 六、林产品
3. 葡萄 10 1. 柳条 7
4. 桃 10 2. 槐条 7
5. 山楂 10 3. 荆条 7
6. 杏 10 4. 藤条 7
7. 李子 10 5. 杏条 7
8. 沙果 10 6. 木耳 10
9. 海棠果 10 7. 蘑菇 10
10. 樱桃 10 8. 板栗 10
9. 大枣 10
(二)果用瓜 10. 核桃 10
1. 西瓜 10 11. 杏仁 10
2. 甜瓜 10 12. 沙棘果 10
13. 黑豆果 10
三、人工种养药材 14. 猕猴桃 10

1. 人参 10 七、芦 苇 5
2. 辽五味 10
3. 辽细辛 10 八、柞(桑)蚕茧 5
4. 平贝母 10
━━━━━━━━━━━━━━━━━━━━━━━━━━━━━━━━━━
说明: 本表中的木耳、蘑菇指人工养殖的。



1990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