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07:35: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0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外经贸部办公厅



各特派员办事处,本部直属事业单位,各外贸中心,各商会、协会、学会,各总公司:
现将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传真电报《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按照执行。
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和分析前一阶段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工作情况,坚持不懈地把后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好,确保整个清查工作的质量,严防走过场。
二、切实抓好违纪金额的上交工作。清查出的各项应上交财政的“小金库”资金,要及时、足额地上交财政,不能以各种借口少交,更不能不交。
三、抓好清查“小金库”的总结工作。清查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单位要写出检查报告,于9月1日前上报部清查办公室。同时,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防止“小金库”的再次发生。

附件: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 财检传字〔199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部署,从今年5月份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由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以及全体参检人员的勤奋努力,整个清查工作进展顺利,并已取得
阶段性成果。截止6月底统计,全国有115万多户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自清自查,共清查出“小金库”资金14.7亿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地区和部门对清查“小金库”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自清自查违纪面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部门对自清自
查出的“小金库”资金没有按照国办发〔1995〕29号文件及有关政策规定计算应上交财政金额;应交财政资金入库率低,等等。从汇总统计数字反映的情况看,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清查工作,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为了把下一步清查工作搞得更加深入扎实,经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

人民银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现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清查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对这次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把清查“小金库”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要认真总结和分析前一阶段清查工作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或不足,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清查工作的意见和
措施,保证整个清查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进行。
二、适当延长清查时间。为了保证这次清查工作的质量,严防走过场,真正达到推进反腐败斗争、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的目的,决定将这次清查工作从原定8月底结束延长至9月15日结束。
三、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工作的力度。重点是搞好政策宣传和解释,打消单位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疑虑,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扩大清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尤其要抓住几个私设“小金库”情节严重且不主动自清自查的单位公开曝光,借以震慑
违法违纪者,教育广大群众,把清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四、全力以赴抓好重点清查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办发〔1995〕29号《通知》及有关文件的规定精神,结合各自实际,选好选准清查重点,充实和加强重点清查力量,以群众举报和有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单位,以及有私设“小金库”问题而不主动自清自查、明显走了
过场的单位为突破口,扩大重点清查面,确保清查工作质量;对清查出来的“小金库”违纪问题,要抓紧做好核实定案工作,做到清查完一户,核实定案一户:要严格执行政策,依法处理违法违纪私设“小金库”的单位和个人,凡重点清查出来的“小金库”问题,必须给予罚款并提请有关
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党纪、政纪或刑事责任,以利于巩固清查成果,遏制“小金库”问题的再度产生。
五、切实抓好应上交财政资金的收缴入库工作。无论是自清自查还是重点清查出各项应交财政的“小金库”违纪资金,都要及时、足额地收缴上来,不能少交,更不能不交;发现有故意拖延不交或拒不交库的,要严格按照(89)国检办字第156号《关于银行划拨税收财务物价大检
查应交违纪收入的通知》规定,由银行协助划拨扣交入库。
六、这次清查“小金库”工作基本结束后,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将于9月20日左右召开清查“小金库”工作汇报会,主要是汇报情况,总结经验,研究提出防范措施。请各地区、各部门提前作好准备。每个地区和部门都要写出一个有情况、有分析、有观点、有内容的书面
汇报材料,选定10个典型案例,带到会上交流。有关汇报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届时另行通知。



1995年8月22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24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24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的通知

2004/05/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省会城市发展改革委(计委)、物价局:
  按照现行药品价格管理的有关政策,我委在组织开展成本价格专项调查、召开地区协调会议、专家评审会议讨论,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降低24种抗感染类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此次公布降价的药品,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共24种。其中,甲类3种,由我委制定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一、二);乙类21种,由我委制定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见附表三、四),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此为基础在上下5%的浮动幅度内制定公布本辖区内最高零售价格。
  二、附表所列品种,凡备注标明生产企业名称的,其对应的价格均为临时最高零售价格和临时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2004年10月前,价格主管部门将根据有关规定重新核定并公布其最高零售价格。
  三、附表一中未列的剂型规格及附表二中未列规格,暂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本地区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于6月底以前上报我委,我委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集中核定公布相关剂型规格药品的统一价格。附表三中未列的剂型规格及附表四中未列规格,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我委公布的价格指导意见,在规定权限内制定本地区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
  四、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附表未列剂型规格价格时,应依照表中同品种所列剂型规格的比价关系核定。附表中未列的剂型,可暂按原来实际执行的比价关系核定。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上述剂型规格药品价格后,应及时抄报我委。
  五、政府定价药品中,大容量注射剂的价格,不区分注射用水、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溶剂(液)类别;剂型名称中标明溶剂(液)类别且溶剂(液)价值较高的,大容量注射剂价格不得超过同含量小水针价格与相关溶剂(液)价格之和。相关溶剂(液)属于政府定价的,其价格指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的,其价格指市场平均零售价格。
  六、本通知附表中只列明了GMP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或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非GMP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或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按照比GMP药品注射剂低40%、其他剂型低30%确定,并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公布。GMP企业名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GMP公告》为准。进口药品价格按照GMP药品价格执行。
  七、本通知附表一、二所列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自2004年6月7日起执行;附表三、四所列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以及附表一~四未列的其他剂型规格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须于2004年6月21日前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公布执行。
  八、本通知印发后,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并公布在本地执行的价格方案。鉴于我委已组织各地参与了24种药品成本调查及价格水平拟定的协调讨论等工作,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在研究制定本地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时,可不再进行成本调查等基础工作。
  九、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次价格调整工作的宣传,积极引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照常生产经营和使用降价药品。同时,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对不执行本通知有关规定的,依法严肃查处。
  附表:一、3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表
     二、暂执行单独定价的药品临时最高零售价格表
     三、21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表
     四、暂执行单独定价的药品临时最高零售价格指导意见表


  

财政部关于印发《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2年10月23日 财企〔2002〕438号

各中央直管施工企业:
  为鼓励中央直管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规范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中央直管施工企业的施工科技含量和技术实力,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规范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下简称研发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中央直管施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高新技术科研开发项目的经费。
  第三条 研发资金的使用原则是科学管理、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确保实效。
  第四条 研发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具有前瞻性和关键性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等项目,应结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战略安排使用。
  第五条 研发资金项目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预〔2002〕356号)及《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项目库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财预〔2002〕358号)的规定精神,实行规范管理。
  第六条 申请研发资金的企业应根据财政部关于编制中央部门预算的时间要求及《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项目库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财预〔2002〕358号)向财政部申报《中央部门项目申报文本》、《项目申报书》(乙)和《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七条 财政部应对研发资金的申报材料认真审核并根据当年预算安排情况编制和下达该项资金支出预算。财政部对具体项目下达的支出预算,不应超过企业研发项目实质性研究开发费用(即项目总投资扣除项目前期准备及可行性研究等费用)的50%,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解决。
  第八条 企业在收到财政部下达的研发资金支出预算及拨付的资金后,应按规定用途、对象,及时拨付到项目,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的,要报经财政部批准。未完项目的研发资金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九条 企业应加强对研发资金的管理。使用研发资金的企业应于次年的2月底前,将上年度研发资金使用情况、研发项目的进展等情况报送财政部。项目完成后,应将项目完成的整体情况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条 财政部对研发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对未按本办法管理使用研发资金的,应及时纠正或处理,情节严重的,停止项目资金安排,并予以通报。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